开始与最后的“一无所有”

    有一种鸟,可以飞几万里,能够飞越太平洋,而它需要的仅是一截树枝。它飞在海上,累了就抛下树枝,站在上面休息,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,困了就在树枝上睡觉,就这样飞到大洋彼岸,就这样到达自己的目标。
   先要一无所有,才能随心所欲。这话是对的。然而我们始终对一无所有充满了恐惧和不安,我们非但不能像鸟儿一样衔一截树枝就穿越重洋,甚至给我们一艘轮船我们也未必敢去。我们还要准备食物,准备淡水,带上各种我们认为的必需品,如生病时吃的药,寂寞时读的书,如果可能我们甚至想带上个把人一起去,如同去度假。
   可是生活不是度假,总有些人很不幸的仿佛一无所有。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我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“我很想静下来好好看看书,但是不得不去为各种证书忙碌,为各种实践活动奔忙,因为如果我不这样,毕业以后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呢?”如果看了我上面的论述,也许他们还会说“鸟儿也有一截树枝呢,我却只能靠自己,创业没资金,就业没门路,前途一片渺茫,比太平洋还渺茫呢。”
    不愿意用“一无所有”去面对毕业,这种心态是积极的,似乎值得赞扬,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想想,也许就能从这看似合理的现象里看出毛病来。
    很多人认为要成功就要有充分的准备,这本来没错,但问题是你准备的是什么。如果故事中的鸟儿带上它的小巢,带上它认为足够多的食物,不知道它还能不能飞过太平洋?我们的大学生被各种各样看起来很实际的东西所惑,却恰恰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准备,很多人无法明白,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恰是一无所有。
    不离开温暖的子宫我们就无法出生,不离开家我们就难以独立,如果不是一无所有我们就难以放开手脚去追求。一个人如果有一万人民币,他做投资的话可能会很轻松。如果他有十万,面对同样的机会,他会有所考虑、会犹豫。如果他有的是一百万,那他就会非常谨慎,假如这人是个大学生,那他很可能会拿了这笔钱去存银行吃利息,或者拿去买栋房子再出租来平稳安全的使用这笔钱。这不是开玩笑,我甚至做了个小型的民意调查来证实这个现象。所以我说,当你刚刚开始要向成功迈进的时候,你最好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,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放手一搏的勇气。因为你本来是一无所有的,做点什么来摆脱这个绝对不是错误,最坏的结果也只能是留在原地,继续穷光蛋的日子。
    说完了开始时的一无所有,现在我们来说说最后的一无所有吧。
    一个人要怎样才算的上成功并没有一定的准则,可是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可以去评论的,当社会的竞争把我们引导上一条不断追求物质的不归之路时,我们就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条精神的退路,否则你的成功可能会很不完整。
    现在社会上很多人,在我们看来都算是成功人士,但他们却很难拥有成功感,为什么呢?他们把人生变成了永无休止的马拉松赛跑,无论你跑的多快,在不久或很久的将来都会有人超过你,甚至前面的人太多太多,你永远都难以占据第一的位置。当成功被量化,一个月2000元上面有一个月5000的,5000的上面还有10000元的,你永远没有办法确定你是最高的。
    这样永无休止的追求使人疲惫不堪,哪还有精神品尝成功的甜美?所以我们推崇“最后的一无所有”,说明白点就是“舍”。一个成功的人他要做的绝对不是超越别人,而是超越自己,当他超越了自我,就能够平静而愉快的放弃一些东西。
    前几天听了安庆东教授讲金庸小说的讲座,感触颇多。金庸的小说想必大家都看过,他写完《射雕英雄传》后几乎已经成为了新武侠小说的泰斗,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和他一争高下了,可是他却能够超越自己,接连写出更加精彩的“射雕三部曲”直至后来的《笑傲江湖》等佳作,然而世界上没有攀登不完的山峰,写完了第15部作品之后,金庸决定搁笔了。,当一切绚烂到极点就安然退出,在生意上也是如此:他卖了《明报》。甚至早年收藏的一些古董都被他卖掉了。无牵挂则去留无痕。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:舍,舍到最后的一无所有。
    我们现在社会所推崇的成功太绝对了,不给人留退路,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精神上达到一种境界:学会舍弃,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成功才不会显得虚妄,我们的心才能保持快乐与平和。
总而言之,我们大学生应该具备“一无所有”的精神,敢于赤手空拳去闯出自己的天地,也勇于奉献出自己已获得的一切。这开始与最后的一无所有,实在是我们一生的课题。


[本日志由 米虫 于 2007-11-02 11:22 PM 编辑]
文章来自: 本站原创
引用通告: 查看所有引用 | 我要引用此文章
Tags: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4636
发表评论
昵 称:
密 码: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.
验证码:5 + 1 =
内 容:
选 项:
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,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,建议您注册帐号.
字数限制 800 字 | UBB代码 关闭 | [img]标签 关闭